什么样的读书方法才能快速榨干一本书的所有知识,避免低效阅读呢?

2021年3月31日 2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要想快速榨干一本书的所有知识,速读技能必不可少,接下来分享孙志超老师在知群分享的《快速阅读的利与弊》,希望能帮到你:

但是快速阅读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却又必不可少。

1、需要短时间内掌握某项知识。 拿我们日常工作来举例,假如你是一名广告从业人员,每周都会接触不同的甲方,会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创意。但是甲方来自各行各业,为了保证创意不会出现“太外行”的表现,需要你在短时间内快速的了解相关行业,而甲方和你的老板是不会给你充足的时间去“细嚼慢咽”的。这时候,你就需要掌握快速阅读的本领,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资料,并且从这些资料中汲取有用的信息,并为我所用。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在红学会呆过,那时候写一篇文章往往需要读好几十本书,一本几百页那种。当时我想,这绝对不可能,但还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结果看了一段时间以后,直觉突然告诉我,这几百页之中哪些该读,哪些可以跳过。连我自己都被自己有此能力吓了一跳。但仔细想想,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报告有主题,只要找出与主题相关的部分仔细阅读即可。也就是说,只要有明确的“目标”,你读书的品质与时间都会改变。目标之外的内容都不需要花时间读,速度当然会更快。所以你在了解相关行业的时候,完全可以列一个提纲出来,把你想要了解的几个关键点列出来,然后从书堆里找就可以了,就像查字典,先明确目标,然后再行动。

2、外国人写的书,总是喜欢抓着一个观点反复论证,如果真的不是特别在意这些论证的过程,那这些书真的是助眠神器。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同,我们国家向来保守,写作也保守,能用三五个字代替的绝不用一段,但是外国人不太一样,他们生怕你不懂,或者说本着严谨的态度,总是要把论证的过程详细叙述,有时甚至觉得一个论述还不能证明,要多添几个论述,这样就造成外国人的书,往往里面有一大部分的内容是又臭又长,让人读来脑袋大。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速读」了,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汲取相关知识点,比如你在读到第一个论述并得知结果后,剩下的三五个证明过程就可以略过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的把一本书的精髓读完,然后开始下一本书。

3、速读不但能够提高阅读效率,还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法。有时候读了十本书,不如把一本经典读十次,因为真正的好书,可以让你依据十个不同的目的,反复读个十遍。速读的意义就在于筛选出一堆书里面的经典,因为每个人的水平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经典也就不一样了。如果你读到一本使你“磕磕绊绊”的书,在读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疑虑,那恭喜你,你读到了经典,只有能让你产生疑虑的书,才是你之前未涉猎过的新知识,值得你去细细品读。

4、速读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有效提高“大部头”的进展。

我读过很多大部头,这些堪称人类文明经典的书籍,既给人带来学问上的震撼,又给人带来生理上的苦痛,你必须要战胜僵硬的脖颈,和昏昏欲睡的精神,付出极强的意志力,才能攻克这些大部头。如果能把速读运用在阅读大部头的过程中,无疑会加快阅读的进度,在自己容易理解的地方快速的浏览过去,而在经典的地方细细品味,这样既啃下了大部头,又节省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两种快速阅读的方法,适合不同的你

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人,在这里同样有两种快速阅读的办法。对于需要短时间内大量获得行业资讯或者领域知识的人来说,我推荐你使用“流水式阅读”。对于需要钻研学问,啃大部头的人来说,我推荐你使用“呼吸式阅读”。

方法一:流水式阅读

顾名思义,流水式阅读讲究的是顺畅。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本书读了个开头,就放在包里,好几天(更糟糕的恐怕要好几周)都不会再碰了。虽然也想着“有时间就看一看”,可还是不由自主地就拿起了手机翻看新闻,或者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刚拿起书开始阅读,没翻几页就觉得困倦,读不下去了。最终,就变成了“书放在包中却不读”的状态。如果你跟上面描述的症状一致,那么你可能还没有养成一个读书的习惯。

流水式阅读的精髓在于“一天读完一本书”,就是给自己立下规矩,只要打开一本书,就要力求在一天之内阅读完毕。一旦这个习惯养成了,自然而然的就会养成速读的习惯。那你可能会质疑,这样一目十行的阅读真的有效果吗?其实在阅读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好好读”心理,我们总是在不断的暗示自己要“好好读”要慢慢读,绝不会放弃一词一句,殊不知这种阅读方式正是良好的催眠方式,因为一本书中难免有乏味的论述部分,如果你揪住这部分死读不放,很容易触发自己的厌恶情绪,毕竟在乏味的东西面前谁都会疲倦。所以我们首先就要打消“好好读”的心情,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读书,遇到乏味的地方,就主动加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读完。

流水式阅读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这本书的知识。一本书的知识点都是散落在各个角落的,如果今天读三章,明天读两章,很容易陷入今天读的东西跟昨天读的东西连贯不起来,那样对于书中内容的消化就难多了。如果一口气读完,则有融会贯通之感。书中的各项知识了然于胸,对于知识的吸纳也会更加充分。

方法二:呼吸式阅读

我们人的一生大约要呼吸6~7亿次,如果一个人只吸不呼的话很难存活,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读的过程就是吸气的过程,吸的氧气多了,自然会在我们的体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如果不及时的排出体外,那么就会对身体无益。

呼吸式阅读法讲究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读进去,还要产出来。这里的产出来,具体指的是我么要摘录书中精华部分,评价书中精彩环节,书写读完后的感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精彩的部分不过不及时写下来,随着阅读进度的推进也会忘掉。所以说随手摘录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在开始读书之前准备一张A4纸和一只笔,遇到精华的部分就随手在纸上记录下来,这样读完之后你就会收获满满一张的精华,仔细品味有助于回忆书中内容。

你需要再准备一张纸,遇到自己想要表达看法的段落,千万不要在心里默念一遍就结束,千万要及时的记下来,要知道这跟灵感一样难得,而且忘记精彩部分尚有处可循,但自己的看法一旦忘记,是很难回忆起来的,这些都是你在产出内容,是属于你自己的宝贵经验,所以一定要记下来。

我记得小时候最头疼的课业就是写读后感,抓耳挠腮不知所以。但是现在读书写读后感不是之前为了应付作业了,更是自己的有感而发,是写给自己看的。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所以写观后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私以为如果读书不写观后感,基本等于白读。

两种快速阅读的方法我介绍完了,接下来我更加详细的介绍一下提高阅读速度的四个步骤,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序言可以看作是作者自己的“读后感”,作者会介绍自己在写书时候的感想和目的,而目录则是整个书的框架,在这个框架里可以找到自己想要深度的章节和无关紧要的章节。了解清楚了这些,能够有效帮你提高阅读效率。

有时候我们读完目录也没有明白自己想要读的是哪些章节,不妨遇到模棱两可的章节,只读前五行和后五行进行了解,读完之后如果感兴趣,可以深入阅读,如果不感兴趣,也大体了解了这一章的内容,可以放心的开始下一章了。

关键词的作用是快速的帮你分清书中内容的主次,举例来说,今年上半年区块链大火。我在阅读相关的书籍的时候就确定了几个相关的关键词。我一边想着这几个关键词,一边翻阅书籍,结果,与之有关的段落不断跃入眼帘。另外,有的地方出现了与比特币有关的词汇,那么至少要把出现在这些词汇前后的内容都读一下。这样,读书的目的就实现了一大半。

前面我讲了两种快速阅读的办法,其实这两种办法可以搭配着来,并且你可以在这两种办法的基础上,开辟属于自己的第三种办法,这样可以把不同的方法都轮流交替着使用,可以快速的提高阅读效率。其实更是运用这种方法培养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自己觉得舒适的阅读方法才是好方法。

阅读不是喝酒吃菜,掌握有效的阅读方式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效率,还能提高我们对阅读的喜爱程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

作者:小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547324/answer/177195514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admi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文章评论